自由、开放、免费等乌托邦式的理想充斥在互联网的诸多产品当中,用户或自愿或被动的被这些乌托邦理想给带到沟里去了,亦或是互联网产品最初就存在歪心思,开源真的只有开源么?看似自由的互联网疆域里,远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,比如cookies、网络犯罪、病毒等,这是我们能知晓但是无法防范的一面,还有更多的阴暗面,用户是被硬性捆绑的,这群自由国度的流氓们,从不放弃自己在用户身上获取利益。
下面深圳app开发就来分析常见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几种流氓手段,脱掉他们的遮羞布。
方式一:下载捆绑应用中心
某知名社交软件为了推广自己的应用中心,每次都会强制让用户在其应用中心当中去下载,而不是自身的APP后 台就可以下载,这里就多了一个硬性转化,从社交工具向应用中心捆绑,想要更新,体验新功能,就必须得使用人家的应用中心,往往用户得先去下载应用中心,再 选择更新,完了还得再把应用中心一起删掉,要知道该应用中心就是个渣,用起来非常烂,和主流的应用中心存在很大的差距。
还有一种是输入法产品,屏幕上方提示用户更新该输入法,用户点击更新后,系统会默认下载该输入法的应用中心,用户又一次被捆绑下载了其应用中心。
安卓的第三方应用中心市场竞争非常激烈,百度手机助手、360手机助手、应用宝、豌豆荚、金山手机助手、安智等,而且现在几乎每个安卓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应用中心,用户能下载APP的渠道非常多。不少厂商把应用中心当做一个入口,所以就拼命的推自己的应用中心,甚至不惜自己的“羽毛”,用上了流氓的捆绑手段让用户下载使用。我认为这个性质和早期PC端的浏览器插件性质差不多,用户总是被产品胁迫着。
方式二:山寨APP默认下载软件
在知识产权很难被界定和保护的情况下,抄袭和复制显得如此容易,更是被美其名曰微创新。安卓的开放环境,给予山寨APP很大的生存空间,他们做的几乎和官方的APP一模一样,甚至比官方更美观。
山寨APP为了赚钱,通常的做法是默认帮助用户下载安装软件,用户使用该山寨APP以后,每次使用到一定场景后,系统便会自动下载APP,并提示用户安装,稍不注意就会安装,而安装的软件大多都是BAT等互联网巨头的产品,是否有些可笑呢?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,不安装,就无法继续使用该APP。
伪创新、抄袭、复制是如此的方便,而第三方应用中心并没有大力遏制这种情况,甚至有第三方应用中心人称,他们没义务来审核这些应用,他们没有人力来审核这些应用。就这么放纵么?还是变相支持呢?
方式三:公关工具
越来越多的新闻阅读产品出现,几乎人手一个,有的有两三个,新闻阅读产品的出现极大的帮助用户能够快速的获取新闻信息,但是对于产品公司来说,往往就没那么简单了。
既 然是新闻阅读产品,那么给用户传递的就是相关的新闻信息,能传递正面信息也能传递负面信息。互联网公司的惯用手法是,当竞争对手出现状况时,大推特推别人 的负面的,多条数条醒目位置推送,甚至会单独的信息推送,当自己的产品需要发布时,各个位置都成为了自身宣传的对象,比如又获奖啦,某某产品发布会等等。
这个时候新闻阅读产品就成了产品公司的公关工具了,他们为产品公司提供公关手段。要知道下载量达到数千万甚至上亿的新闻阅读APP来做公关,一年少说也能省下不少公关费?可怜的用户,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被这种流氓的手段恶性捆绑。